NFT投資101|NFT周圍都係 如何判斷「收藏性」價值?|NFT投資者Davin Ng

|

當我看到這個課題的時侯,就感覺有點難去發表或是分享意見。這幾天我都在想「收藏性」應該如何定義,之後在不同發展中的社群,好像有一點能夠定義到這個「收藏性」的方法,而正正是這個「收藏性」的多少就是影響NFT價值的高低。

收藏品在維基百科的定義如下:

「收藏品是指任何被收藏家或他人認為有價值或感興趣以及被他們收藏的物品。有資格成為收藏品的物品不一定是昂貴的或是不常見的物品。收藏品可以分為許多類型,其中古董就是一種有一定歷史的收藏品。古玩則是一種小型、迷人或不尋常的稍有年代感的物品。」

問題一:是誰讓它由物件變成收藏品?

是各位收藏家而不是投資者!在一件物件(包括NFT)成為收藏品之前,是會被「收藏家」青睞才會成為一件收藏品,而不是被「投資者」投資,以後就變成收藏品的。

問題二:甚麼是收藏品?

古玩、名畫、手錶、球鞋等等

理論上,持有這些東西的核心成員或是狂熱,對他們所收藏的東西背後整個品牌,或是故事應該非常了解。他們不是希望收藏後,它能一直升值;亦不存在從買入的時侯,就期待它升值後放售;當然,更不是期待它能帶給你甚麼樣的能力或是實際作用。

你不會買一個勞力士,只是為了看時間;買一個清朝的花樽去插花,希望有一個防水功能;買一雙絕版的球鞋,會令你跑得更快。收藏的原因,應該只是單純因為你喜歡它,喜歡它的品牌理念、外形、故事、由來或帶來的奢華感。

回歸主題 – 如何去判斷收藏性NFT的基準?

1:【品牌故事】 – 成功的根源

提起NFT,沒有太多人會去講背後故事,談品牌的由來。但事實上,不論是哪一個成功的例子,追隨者是需要知道他正在追隨的是甚麼?是甚麼導致這個東西的發展和衍生?因為追隨者,也需要一個故事,去打動自己還有身邊的人去「加入和認同」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品牌!

2:【作品本體的傳播能力】- 鮮明的識別度 

在21世紀資訊爆炸的年代,有人說:「我們只有3秒,去停留別人的眼球」,但我認為,我們只有半秒的時間!

所以我們的作品更需要一眼就被認出來,不論是Andy Warhol的作品,還是Crypto Punk的作品也一樣。

「一眼認出」是必要因素。

3:【社群的核心思想和態度】 – 社群的討論

這個因素,對我來說最有感覺。在過去的NFT項目中,我不時觀察,到底是哪一個因素,令項目變得有價值!

是項目方的處理嗎?可能。

是roadmap的吸引力嗎?可能。

是團隊背景嗎?可能。

但我同時發現到一個項目起飛的共通點!

【社群內越不談價錢;項目的價值越高!】

不論是之前的Crypto Coven還是最近的Mfer,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問roadmap怎麼走?地板價(floor price)怎麼抬?他們都以自己持在這個項目為驕傲。

他們不是在討論,如何在玩這個遊戲,令地板價漲高?項目方應該如何如何去穩定地板?

事實上,穩定地板的人,不應該就是收藏家本人嗎?

【項目方正在經營一個品牌、一個項目、一家公司】

有人會說為甚麼一個禮拜沒有公告、項目方沒有在工作嗎、怎麼不出來說幾句穩定地板?

奈何經營一個項目,還是真的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去更新大家,老闆叫你一個禮拜開會一次,你也是會在想「哪有這麼多東西要匯報,開會的時間用來工作不更好嗎?」

4:【核心成員的理念和願景】 – 成為偶像

領導者的視野必須有前瞻性,要成為大家眼球所在,要成為大家的信仰,就如Elon Musk、Steve Jobs一樣。大部份受眾都是以「人」作為追隨對象,而不是「公司」或是「機構」,因為性格更鮮明更立體,更容易說服自己去追隨。

5:【成為奢侈品的覺悟】

市場營銷,名牌效應是一個收藏品必須擁有的特徵,而NFT是一個很有優勢的地方,因為在發行的時候,已經是有名為「稀缺」的優勢,大家公開知道每一個系統或是項目的數量是多少

價值和價格,無非就是想賣的人少,想買的人多。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探討Web3.0身份(PFP)與Web3.0 3D身份(3d avatars)的研究和分析。另外,我亦與BossMind拍攝兩集節目,跟大家上一課買入NFT101速成班,敬請密切留意。

Davin@Zombie Club
了解更多NFT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