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奪諾貝爾獎 曾推QE抗金融海嘯 錯判今年加息形勢

|

近日新一屆諾貝爾獎得主出爐,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及兩位美國學者Douglas Diamond及Philip Dybvig奪得,三人就關於為何避免銀行倒閉最關重要的研究,大大提高世界對於銀行在經濟的理解。其中伯南克曾作為主導美國經濟的財金官員,在任時期更首度推出量化寬鬆(QE),今日《BossMind》就跟大家回顧一下伯南克在任期間的政策,以及對現今經濟的影響。

早於1975年,伯南克就以經濟學系最優等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並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而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對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研究。

博士畢業後,伯南克先後在斯坦福大學(1979至1985年)和普林斯頓大學(1985至2002年)擔任經濟學教授,並逐漸成為新凱恩斯學派的重量級學者之一。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期間,伯南克作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訪問學者,亦先後就職於費城聯邦儲備銀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三推QE助美走出次按危機

伯南克於2002年獲任命為美國聯儲局理事,2006年2月更替格林斯潘出任聯儲局主席,直至2014年初結束任期。在任時期,發生了席捲全球的金融大事件——次按危機,單是美國人便失去其資產淨值的四分之一;美國股市更由2007年高位下跌45%;樓價亦從2006年高位下跌了20%。

當時伯南克毅然推出俗稱「印銀紙」的量化寬鬆政策(QE),即透過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應,從而增加美國貨幣基礎,舒緩資金壓力。自QE推出後,伯南克的確帶領美國走出惡劣的經濟環境,同時他在2009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

美國於2010年及2012年再次推出QE2及QE3,一共3次QE令美國重返高峰,股市重返2008年5月的高位,失業率及經濟增長都獲得改善。其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雖然伯南克已卸任多年,美國亦再次推出QE政策。

雖然QE帶領美國走出困境,但它並非「靈丹妙藥」,其後遺症更影響至今。在經濟萎縮的情況下,增加貨幣流動性,並不會引起通脹,但當經濟復甦時,通脹便會隨之而來,並間接影響今日美國面對高通脹的困境,因此QE可謂一把雙刃劍。

曾預言2022年底才會加息

聯儲局今年以來,已被迫多次加息,幅度亦遠超市場預期。聯儲局的行為明顯與自己一直認為的「lower for longer」(低通脹的有利環境可以讓低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相違背。

此外,伯南克早於去年出席一個國際投行的年會時提到:「我認為2022年年底、2023年年初會是最可能加息的時間點。」他又指,預計明年夏天經濟增速會放緩,所以聯儲局面臨艱難的抉擇,即是到底保持耐心維持零利率政策,還是採取加息行動。不過,從美國自今年3月便大手加息來看,伯南克明顯是錯判形勢。

至於伯南克今次獲獎原因,是因為他對經濟大蕭條的研究為金融市場帶來貢獻,其研究印證了銀行倒閉潮對經濟衰退、從而變成大蕭條有決定性作用。不過,正因為當年聯儲局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導致後者倒閉,才會引發金融風暴,因此伯南克未免有點「自摑一巴」的意義。其中一位諾貝爾得獎者Douglas Diamond亦表示:「如果雷曼兄弟沒有意外倒閉……世界不會那麼嚴重的危機」。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