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播(TVB,511)手起刀落,重組big big shop業務,解僱10多名員工,到底去年TVB買入的電商業務士多,是否對業績有利?如果細心研究業績,士多集團雖然收入增長迅速,但毛利率很低,虧損嚴重。
(1) 從部分數字的蛛絲螞跡來看,並把所有其他以外的開支劃作是電子商貿以外其他業務成本後,可留意到電子商貿業務貢獻的毛利雖然大增12.19倍,至1.02億元,佔按年增加的毛利約39%,但毛利率是大跌24%,至22%,主要因為新併入的「士多」及「鄰住買」所致,也較其他業務為低。
集團也在業績中指出,士多集團銷售的出售的存貨主要均屬於100%自有存貨,所以銷售成本中增加部份,相信絕大部份也屬士多集團;因此從兩年業績比較可見,也可以留意到士多集團併表的影響後,對毛利影響是負面,或許因為其產品屬快流商品,同質性較強,毛利率較低所致。
(2) 在2021年年報的附註39中,士多集團在4個月零4日的時間,合計126日,虧損7,244.2萬元,平均每日「燒錢」57萬元,一小時燒了23,900元,約24張「金牛」。
如果按電視廣播所持股權比例61.875%計(75%x 82.5%),但應佔利潤則是75%計,即電視廣播全年應佔虧損約5,433萬元。
至於間接持股11.98%(29.94% x 40%)的聯營公司邵氏兄弟(953,前稱美克國際),持有餘下13.125%(75% x 17.5%)的由於只有9.9%投票權,故對士多業務採金融資產入帳,不採聯營公司入帳,所以僅視乎說公允估值變動,不視乎實際營運情況攤佔虧損,所以在估值暫未變下,在邵氏兄弟帳面上看不出虧損。
(3) 從管理層討論及分析留意到,雖然收購令營業額增加,但由於開支增加,分部除息、稅、折舊及攤銷虧損也是增加了2.35倍,至4,084.4萬元。
4) 從上面毛利的資料可推算:
毛利概約增加了9,417.8萬元。
不過分銷開支增加了3,621.5萬元,總務及行政開支增加1.45億元的主要原因,均是因為電子商貿業務帶動所致。
假設分銷開支全部歸因於新增的士多集團,至於總務及行政開支50%(相信略為保守,如果排前面,即是佔比會較大)歸因於新增的士多集團,即開支增加了1.09億元(0.36 + 1.45 / 2) 在新增毛利少於較保守計算新增開支之下,士多集團很肯定錄得營運虧損。
(5) 至於另外一點,也可以從少數股東權益留意到。
從上文可留意到,少數股東權益錄得虧損,按會計原則,未佔股的利潤或虧損也列作非控股權益,由於電視廣播在期間大致對佔大股重大投資沒有變化,只是新增了士多集團,也未見佔股的公司營運有重大變化,所以這相差相信主要為士多集團導致的。
即士多集團的上半年虧損約為1.1922億元,以上半年營業額約4.6億計算,即純利率約負26%,即每做100蚊約蝕26蚊。
https://www.patreon.com/11mister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