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銀行結餘大跌」與「港元爆煲」悖論|中環十一少

|

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人擔心港滙,近月香港和美國息差越拉越闊,香港爆煲陰謀論不逕而走,唯有重申一下香港的港滙背後是怎樣的一回事。

根據傳統經濟學,當港美息差拉闊(即美息高於港息),資金為了追求更高回報,便會棄港元而改持美金,出現「走資」。錢不會說謊,大家毋須擔心,雖然現時銀行結餘僅剩約1,700億元,但這並不是香港銀行體系的全部資產,皆因銀行手上持有「外滙基金票據」,規模逾10,000億元。

有興趣的可以到金管局的網址自行查看:https://www.hkma.gov.hk/chi/data-publications-and-research/data-and-statistics/daily-monetary-statistics/

有了這路大軍,萬一銀行結餘狂跌,銀行也可以主動把票據作為抵押品向金管局swap成港元流動資金;另一邊廂,金管局又可以贖回部份票據,將之變成銀行體系結餘,香港明顯子彈充足。 

至於銀行要把錢放在「外滙基金票據」,而非銀行結餘,是因為一來這些票據可以符合《巴塞爾協議III》下的銀行資本要求,二來銀行可以賺息,三來這些票據隨時可以swap成流動資金,比較靈活。

但當然銀行結餘並非無用,整個概念就像current account或支票戶口,用作銀行之間互相結算,估計彼此之間每日有多少錢往來,而決定把多少錢放在這個戶口。神也是人,會估錯,何況是銀行?

萬一估錯,銀行就只有三個選擇:1) 透過同業拆息(Hibor)向行家借錢,缺點是如果無人肯借,就需要畀高息,挾高Hibor;2) 向金管局「貼現窗」借,利息相宜,缺點是怕被金管局問長問短;3) 上面提到的把外滙基金票據。

由此可見,一些經常擔心港滙風險的輿論,實在得啖笑,因為這些言論變相反映出一部份人自身根本不諳港元系統運作模式,窮得只能販賣恐懼。至於有哪些人販賣恐懼,建議大家自行去YouTube看看。

中環十一少

https://www.patreon.com/11mister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