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化」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以往有部份體育人認為體育似乎不應與商業掛鈎,以免影響運動員本身單純的熱血心態,甚至成為金錢的傀儡。「有成績才有贊助,還是有贊助才有成績?」這也是不少品牌公關難以說服老闆投放資源的難題。
體育產業在香港發展得異常落後,但香港不少人願意斥資收藏運動商品,如NBA波衫、聯乘波鞋以及歐洲四大聯賽球隊波衫,說明並非沒有人消費,而是香港自身有沒有相關產品讓支持者購買?
筆者於大學時期(2006年左右)開始搜羅NBA球員的波衫,高峰期時收藏的波衫多達300件,以前收藏一件波衫的難度較高,要委托居住在美國當地的親友幫忙寄運波衫,需時個多月或半年,那種等待時間的感覺讓收藏品變得更有價值,而開箱那一刻的期待感是筆墨難以形容。
以為筆者的收藏數量已經很誇張?錯了,在香港NBA波衫收藏界,不少收藏家的珍藏已是世界級!筆者一位朋友Nick用過千萬港元收藏Game Used波衫(球員穿過的比賽波衫)逾百件,一件價值由五位數字至六位數字不等,所以每當NBA球星如Scottie Pippen、James Harden到訪中國時,主辦單位都會邀請他帶同Game Used波衫出席,與球星近距離交流。
早前筆者接受電視台專題、電台專訪訪問,以「波衫收藏家」及「運動公關」的身份分享自己對體育產業化的少少看法,其實體育一早是可發展的產業,關鍵是政府、商界、大學及運動員如何配合。
先不要急着將香港籃球聯賽與世界頂級聯賽NBA比較,因為香港連越南都比不上,配套異常落後,舉幾個例子便可說明情況。
(1)籃總未有開設Facebook及Instagram與球迷互動,難以吸引新世代粉絲
(2)老舊的網站未設有賽事紀錄及即時比分
(3)未有各隊球員詳細介紹,難以推動「球員明星化」
(4)並非場場賽事設有直播及賽後精華(難有二次宣傳)
(5)沒有周邊產品(球員波衫、Tee)
運動產業化,要從培育人才開始,我們需要有更多出色的經理人、廣告人、運動公關去宣傳,亦要為運動員爭取最多的曝光機會及廣告機會,路很遙遠但非遙不可及。
運動公關Gordon 邱益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運動公關
青年創業軍《第二屆十大傑出創業青年選舉》籌委組主席
《Startup公關教你初創成功學》作者
----------------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