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息將至,傳統智慧有指加息對銀行有利,因為息率上升將帶動淨息差擴闊,銀行淨利息收入自然能提高。
翻查90年代以來香港幾次加息周期,卻發現本地銀行股的反應各有不同,如94年至95年加息周期前,本地銀行股走勢向上,但正式踏入加息周期反而回落;97年加息期初段有一浪短暫升勢,及後無以為繼;99年至00年加息期則走勢反覆;再至05年至06年加息期,本地銀行股升勢則最為明顯,甚至到了07年開始減息,銀行股還有一段升浪,直至08年見頂才急速「跳崖」式下跌。
若每次加息都有不同現象,則「加息要買銀行股」的參考性可能便較低了。為甚麼?因為加息對銀行股有利的大前提:淨息差擴闊、淨利息收入增加這推論,其實還要考慮兩大關鍵因素。
第一、資金成本,也是說銀行要付出的利息,例如你和我於銀行的存款息率,或銀行拆入資金的成本。淨息差簡單說便是銀行賺取的息率、和要付出的息率之差距,若後者息率升幅更甚於前者,則淨息差不是擴闊反而是收窄了。
目前本地流動資金,即使不能說大量流走,至少也隨本地政經局勢而逐漸流失。參考金管局公佈今年6月底貨幣供應數據,本地總存款15萬億元,雖較去年同期微升0.4%,但較3月底已下跌0.7%;再「放長雙眼」看,今年香港總存款量已見「停滯不前」,情況與2000年至2003年、及2008年至2009年相若。
大家不難發現,近期本地銀行紛紛上調定存息率吸引存戶。但這趨勢又將導致銀行資金成本上升。按金管局數據,今年6月份港元定期存款量按年大增13.6%、反之活期及儲蓄存款則要下跌近11%,意味本地銀行CASA比率(即活期及儲蓄存款佔總存款比率)下跌。由於活期、儲蓄存款息率相較定存存款低,CASA比率下跌、即代表銀行定存款佔比提高,資金成本上升了。
第二、貸款量。講「質」也不忘講「量」吧。獲取的息率上升,但放貸量減少,實在徒勞無功。同樣參考金管局數據,本地總貸款及墊款量10.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2.3%,亦較首季跌0.4%;又「放長雙眼」睇,早於2021年初以來,本地貸款量已結束2009年以來的長期升勢。
所以我預測是次加息周期對本地銀行股業績的提振作用有限。其實參考本地銀行股價走勢,老生常態地看本地GDP或更有參考價值。銀行有所謂「百業之母」的說法,說到底,經濟、樓市、股市的盛衰,與銀行盈收有更直接關係。所以你說目前應如何看本地銀行股?
再加一點悲觀的看法。恒生(011)剛公佈的中期業績,指鑑於內地商業房地產市場之情況,調增預期信貸損失,預期信貸損失淨提撥20.96億元,足足是去年同期的5.2倍。恒生續指「由於情況仍然不穩定,故會保持高度警惕,會繼續及早採取措施並審慎管理資產組合」。從中可猜想恒生管理層對內地房產市場,只能採取「見步行步、及早預防」的策略,始終內地房產這「黑洞」,又有誰能說得清?
本地銀行近年配合國策,積極發展多種跨境金融服務,內地房地產資金鏈斷裂,相信實難以獨善其身,還請拭目以待吧。
盧嘉偉
https://www.facebook.com/Reed-Lo-105489052205823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