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拆局|搶人才是「換血」,留島不留人|顏寶剛

|

重點要「搶人才」的施政報告出台,果然不負眾望,用了十個章節共近二千字講述「搶人才」措施,而且放在最首要位置,反映是「重中之重」。

我覺得唯一可喜是特首終於願意面對現實,承認「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

不過我想補充一下,如果特首肯數前多兩年,他會發現香港總勞動人口在2018年8月的高位是400.5萬人,換言之過去四年減少的勞動人口,實際上是23.4萬人。

好了,既然知道了問題嚴重,特區政府用了甚麼方法「搶人才」?逐一拆解:

1. 第一招是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這兩個計劃均是目前吸引外地人才主力,政府將放寬如僱主引入人才職位屬「人才清單」的本地人才短缺專業,則毋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

拆局:「一般就業政策」過去佔引入國際專才比重達四分三,針對的是非中國籍居民,但去年獲批數目跌至不足1.4萬人,較2019年高位大跌66%(可參考上篇「「搶人才」本末倒置,「留人才」刻不容緩」的附圖),即使吸引內地專才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亦大跌35%。今次放寬簡單講就是企業聘請不再以香港人優先,但以過去兩年的跌幅,效果成疑。

2. 第二招是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以吸引更多世界級優才來港;

拆局:雖然「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目標是全世界,旨在吸引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但過去幾年批准數目來看,雖然穩步增長,但去年獲批只有2,000人,加上九成多均是來自內地,因此「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只是多一個渠道讓內地居民申請來港工作。

3. 第三招是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聘用本地僱員的要求、延長配額有效期至兩年,並涵蓋更多新興科技範疇。

拆局:「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過去一年半只有不足100個名額,講來都嘥氣。

4. 到了重中之重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 

拆局1:年薪250萬即是月薪高達21萬元,這個門檻比想像中高,恐怕是要避免予人口實「搶香港人飯碗」。但這個高門檻與新加坡最近推行的「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比較,相關月薪要求約3萬坡元,即約16.8萬港元,而且簽證期5年,明顯比香港的兩年優勝。

拆局2:「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另一賣點是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已繳付15%的額外印花稅,相信對有意來港的內地專才有一定吸引力,因為他們過去都經常投訴香港買樓成本過高。但這個計劃最大敗筆不是要等長達七年時間,而是香港樓市已確認下行,額外印花稅甚至買家印花稅到明年仲會否存在?

雖然我也不想經常與新加坡比較,但看看人家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外來人士的勞動人口已止跌回升,持有高級工作簽證的人數較去年底增加7,100人,達到16.8萬人,已回復疫情前、即2019年底約87%水平。

但吸引人才的措施,只是用一些不大吸引的條件去同全世界搶人才,針對目標其實是內地專才,看看整份施政報告內容相當清晰,透過基建項目及將政府總部北遷到北部都會區,實際上是與內地加快融合:施政報告提到「大灣區」次數有45次;北部都會區有27次,相反提及「國際金融中心」只有5次。

反而政府對本地人才流失卻毫無招數,甚至另一邊以國民教育之名,「半強迫」公帑資助學校學生家長,每年要參與一項或以上與國民教育有關的活動,等於變相令更多家長會帶同子女離港,搶人才實際上就是 「換血」,留島不留人。

其實我認為今年施政報告最可怕是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這個措施恐怕是侵蝕香港的財政儲備,但篇幅所限,下次有機會再談。

顏寶剛

前有線新聞助理總監兼有線財經台台長

https://www.facebook.com/FINANALYSIS2021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