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錄有不少工廈成交均由用家承接的個案,就好像月初傳出慈善機構救世軍在8月以1.22億,購入葵涌同珍工業大廈地下至3樓一籃子物業,平均呎價3,290元。另外亦有大型出版商聯合出版集團以3,800萬購入北角東祥工廠大廈9樓A及B室,平均呎價約4,762元。兩宗成交的買家均是為業務發展需要,購入單位自用。
配合自用需要購入工廈單位多來自本地資金,外資購入工廈則多為套利,會在香港及世界各地購入物業,持貨幾年後在高價沽出。由於外資特別是需向基金持有人交代的外資基金,會因應物業趨勢入市,所以於現時市況不明朗的情形下,工廈成交便以自用為主。
上述兩個用家承接的個案中,救世軍除了是用家,同時也是租客,其購入的同珍工業大廈部分樓面,目前為救世軍辦事處。工廈租客晉身業主在工廈買賣中其實並不常見,因為香港工業正走下坡,若有充裕現金流,多會選擇抗跌能力較高、周邊環境較佳的新工廈,而非一直租用的舊工廈。不過救世軍的例子乃因可省卻租用單位的裝修費用,而且營運經年的辧事處若要搬遷,對受助者或捐贈者都會帶來不便。
而慈善機構與商業機構一樣,若認為買比租更有利長遠發展,又有充足的資金儲備,便會入市。據救世軍2021/22年報顯示,機構約有4,400萬捐款,換言之今次入市所涉金額約為該年捐收入3倍。若以商業機構3倍市盈率來類比,是次購入可算是很穩妥的投資,自置物業亦可減低未來搬遷或其他風險。入市決定相信由機構負責人深思遠慮所得。
至於聯合出版本來便持有東祥工廠大廈4樓及7樓部分單位自用,增購9樓單位可能因需要更多空間,又不想搬遷到新工廈,便在同物業選購其他單位。如此做法如同住宅之中,若兩家想住在一起便會購入一梯兩伙。辧工上,同一工廈可更方便管理,亦有利員工之間的工作交流,或可產生協同效應。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