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如何讓青年更有歸屬感?就是要幫助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的困難。筆者認為,應該先把年輕人置業放在首要位置,所謂沒有安居哪來樂業,先有一個較好一點的居住環境,屬於自置居所的生活空間,那麼年輕人才會更有歸屬感。有了安定的居所,然後再規劃人生、打拼事業,這樣更為事半功倍。
港府是土地的主要供應者,從政府施政的層面而言,可直接在房屋政策方面著手,創造更多條件給首次置業人士。新一屆政府已正式上場,特首李家超表現雷厲風行,首先開始處理房屋問題,然而房屋問題是很複雜的問題,土地分配涉及利益關係,港府是最大得益者,如何既要照顧基層居住需要,又要保住庫房收入?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取得平衡。
宜多建資助房屋助上車
說一說房屋政策最亮眼的「北部都會區」規劃和「明日大嶼」願景。「明日大嶼」屬於填海造地工程,所需時間較長,應該是作為土地儲備用途;「北部都會區」連接廣東深圳大灣區,大量土地開發如箭在弦,除了科研設施方面需要少量土地之外,港府可以在房屋規劃上多作一些修正。在現實世界裏,雖然公屋的租金很便宜,但並非大多數基層民眾都喜歡租住在公屋裏,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的奮鬥目標並非輪候公屋,而是要成功置業,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園。
因此,筆者再次不厭其煩地向港府建議,不妨在未來的土地規劃中,將公營房屋的比例再改一改,多興建一些資助房屋,如綠置居、居屋、夾屋之類的廉價房屋,幫助暫時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置業上車。這樣可以締造雙贏局面,首先,創造良好的置業階梯,讓青年人憑著個人努力奮鬥,盼望將來的居住環境愈換愈好;其次,港府將資助房屋比例加大,出售後起碼可拿回成本價,也不用承擔將來的管理、維修及保養費用等等,大大減輕港府的財政負擔。
蔡志忠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