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公佈7月非農就業職位大增52.8萬個,遠高於預期的25萬個;而且失業率按月跌0.1百分點至3.5%,同樣較預期的3.6%為低。有分析師認為,數據證明了美國沒有衰退,同時令市場預期聯儲局於9月再次大手加息0.75厘的機會增至68%,隨即令納指下跌及油價回升。然而,筆者認為美國衰退風險仍在,並估計油價反彈過後,仍會再跌。
GDP連跌兩季 足證經濟衰退?
對於美國衰退與否,早已掀起激辯。由於美國今年GDP已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因此陷入「技術性衰退」;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強調就業數據理想,故認為這並非「經濟學家定義的衰退」。此外,維基百科上更為此掀起一場「編輯戰」,有數以百計的用戶不停地更改及復原「衰退」的定義。
究竟何謂「經濟學家定義的衰退」?其實民間團體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會參考一系列經濟數據(包括就業情況)而作出判斷,該委員會由8位知名學者所組成,目前仍未宣佈美國衰退;但值得留意的是,美國自1949年以來,GDP曾出現連續兩季負增長10次,其後全部均正式被認定為經濟衰退。
另一方面,觀乎近日報道可見,無論是科網龍頭如Netflix、Meta、Google、微軟及Tesla等,以至金融大行如高盛、摩通及瑞信,均紛紛傳出收緊招聘及裁員消息,因此就業前景亦不見樂觀。
歐洲風險更大 能源危機持續
除了美國外,或許歐洲衰退風險更大。歐元區7月Markit綜合PMI終值降至49.9,7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亦跌至49.8,兩者均處於50盛衰分界線之下。作為歐洲火車頭的德國,其綜合PMI、製造業PMI及服務業PMI同樣於7月跌穿盛衰分界線,可見經濟已響起警號。
再者,歐洲正面臨一場能源危機。俄羅斯早前通過北溪1號管道向歐洲供應的天然氣已由40%降至20%,甚至有完全斷供風險,對歐洲經濟與消費產生重大衝擊,其中德國最大天然氣進口商Uniper更一度陷入破產邊緣,需要德國政府斥資80億歐元援助。早前歐盟一份文件亦顯示,若俄羅斯完全斷供天然氣,或會使歐盟GDP減少1.5%。
油價弱勢 回到俄烏戰爭前
事實上,油價升跌向來與經濟息息相關,故油價弱勢亦反映出歐美衰退風險。即使中國實行軍演令地緣政治緊張,紐約期油仍跌穿90美元,全周累跌近一成,回到俄烏戰爭前的水平。
此外,早前OPEC+通過9月起每日產量僅增10萬桶,較預期增產30至40萬桶少之餘,更遠較7月、8月的增產量。更有趣的是,拜登早前才出訪沙地,究竟油組是想「侮辱」拜登?還是認為石油需求減少?筆者相信屬後者。
總括而言,隨着美國上周公佈亮麗的就業數據,令衰退憂慮降溫,同時聯儲局加息預期升溫;但其實重手加息必將損害經濟,加上歐洲困境未除,美國料難獨善其身,因此筆者相信衰退與否,或許只是時間問題,故預期油價反彈過後,仍會再跌。
另外要留意的是,本周三(17日)美國將公佈7月CPI數據,屆時表現或對後市有更大啟示。
盧卡股 https://www.facebook.com/lokastock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