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濟被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香港政府由九月開始搞「香港夜繽紛」,節目表已排到明年初,稱希望改變市民因疫情造成的「深閨」生活習慣;近期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亦打算設立一個「夜間市長辦公室」,由「夜間市長」連繫社會各界,冀擺脫「被樂趣遺忘的小鎮」的名聲,不過預算相當少,隨時連連香港的一個夜繽紛啟動禮開支都不足以應付。
據加拿大媒體《CTV News Ottawa》報道,渥太華市2024年預算案中建議撥款16萬加元(約91萬港元)用於執行當地的夜間經濟計畫,主要目標是帶旺當地由晚上6時到翌日早上6時的經濟和夜生活,屆時夜間市長將負責領導相關的經濟發展項目,關注入夜後的12小時內的休閒、現場娛樂和文化活動,而不限於酒吧和餐廳活動。
事實上,「夜間市長」(Night mayor)並非渥太華首創,而是2012年首次出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之後歐美等國亦有效仿,至今美國有超過10個大城市在市長辦公室下設立夜生活辦公室,英國倫敦和捷克布拉格等世界各地的城市都設有「夜間市長」。
翻查資料,地球上首位「夜間市長」、阿姆斯特丹居民Mirik Milan在當選夜間市長前,曾在多間知名公司當創意總監及經營夜店,所以對夜間經濟活動生態相當了解,能夠擔當市政府、夜間經濟場所、居民等持份者的溝通橋樑。
例如他上任前當地夜店平日只可營業至凌晨四時的限制,營業時間一到就有大批酒客集體於街頭吵鬧,形成社會問題,Mirik Milan上任後令阿姆斯特丹夜店可以24小時營業,酒客不再有限定完場時間,反為令夜間街道得到恢復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