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ossMind Media

金缸經|難為披露正邪定分界

若大家一直有留意港股,像2021年初115.00元上市的快手─W (1024),第五個交易日已高見417.8元,高出超過2.60倍;同年6月上市的時代天使 (6699),上市價173元,當日高見487元,高出超過1.8倍。這些令人嚮往的港股「奇景」,自2022年起突然銷聲匿跡。不過無數投資者想避之則吉的「奇景」,近年依然不時看到,所指的是單日或數日間錄得股價「暴瀉」的慘況。而從今年6月20日計起不足三個月,便出現多隻暴跌股,例如當日挫近66% (105→ 36元) 的長久股份 (6959)。

踏入9月此股還未止瀉,截至9月16日收報6.45元,期內股價蒸發近94%。而本月也有單日挫逾98% (20.250→ 0.325元) 的昇能集團 (2459),截至9月16日收報0.395元,表面看來回升逾兩成,實則以價位而言,只是升了十四格而已。本周見電視財經新聞論到百德國際 (2668),於是看看股價圖,截至9月17日上午11:00報0.410元,原來本月已悄然累跌近70% (1.35→ 0.41元)。其實當時在報道證監會指百德國際「股權高度集中」。無獨有偶,長久股份和昇能集團「暴瀉」前夕也被證監會指「股權高度集中」。

今次真是「難為正邪定分界」,市場上必然有人認為證監會披露合理;但對於披露前已持貨的投資者,可能另有睇法。而連接在披露後股價暴瀉,若說暴瀉與披露毫無關係,未免太過牽強;我們若說披露「股權高度集中」或會引發股價暴瀉,相信大家不會反對此觀點。筆者看來這種披露猶如「拆彈」,若香港某處發現有炸彈,顯然會先疏散居民和途人後,才進行「拆彈」,因為大家深知「拆彈」行動或會引發爆炸,所以事前要令傷亡風險減至最低;那麼資本市場的監管機關,是否也應評估如何令投資者損失減至最低,然後才走去「拆彈」呢?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