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創業是大趨勢?|運動公關Gordon

|

運動員生涯相當短暫,一般來說32歲至35歲已經進入退休階段(甚至早已退役),而香港運動員在退役問題上,一直遇上不少困難。

大部份運動員退役後第一選擇是轉任教練,不過在香港,運動員成功轉任的成功率低至5%至10%;如果選擇創業的話,你會發覺他們的選擇很少,不外乎開酒吧、餐廳或Cafe。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體育產業及相關活動的本地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510億元增至2019年的59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1%;而根據香港健身Guide數字則指出,健身行業的市場銷售由2017年的20億元增至2021年的36.6億元,加上香港健身及運動場地大增一倍至近1,200間﹐故筆者留意到,近兩年不少運動員成為「運動企業家」的途徑,就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資開健身室做老闆!

自從防疫措施稍為放鬆後,過去四個月(8至11月)不少健身及運動場地應時而生,筆者出席的開幕典禮不少於20次,估計新開的健身及運動場地超過100間,當中包括見證效力甲一籃球隊滿貫的方誠義(阿Ga,見圖)成為老闆。

39歲的阿Ga是香港籃壇的明星球員,儘量他未有退役想法,但已把握黃金時間,與幾位志同道合開設健身中心,其中一位拍檔更是演唱跳皆可的藝人邱士縉(Stanley),可以說是「運動員」X「專業人士(健身教練)」X「藝人」跨界別聯手。

運動員創業有甚麼優勢呢?

首先,長期受訓的運動員,性格較為樂觀,並敢於挑戰,這些是創業者必備的特質。

其次,運動員號召力強、人際網絡廣闊。這可能連運動員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的人際網絡相當強,因為運動連接着運動員與粉絲的關係,這班粉絲當中不乏創業顧問、銀行家、大集團管理層等。

最重要的是,運動員轉型為「運動企業家」後,除可透過先進及合適的訓練方式,幫助現役運動員延長運動生命外;更可透過經驗傳承,幫助一些希望成為職業運動員的青少年帶來更多資源及人脈。

當日本及沙地阿拉伯在今年世界盃上擊敗冠軍級強國德國及阿根廷時,除了要為這兩隊亞洲球隊送上掌聲外,也要想想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及資源推動「運動產業化」及「運動職業化」。

運動公關Gordon 邱益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運動公關
青年創業軍《第二屆十大傑出創業青年選舉》籌委組主席
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主席
《Startup公關教你初創成功學》作者
Instagramgordon_khoo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