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ossMind Media

豪言點評|將藍隧道通車 真正成果需拭目以待|盧展豪

將軍澳交通擠塞問題嚴重,籌建約10年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於近日通車,成功分流將軍澳隧道日塞夜塞的車龍,暫見整體行車大致順暢,區內市民「出省」有多個選擇,對完善城市及社區規劃至為重要。

將軍澳原本人煙稀少,經移山填海後,發展成重要的新市鎮,現時區內人口約4.5萬。除了最早期發展的寶林及將軍澳市中心等,現仍進行第3期發展,涉及將軍澳市中心南部、調景嶺等地,區內除了有樓齡較新的公營房屋,亦有多個臨海私人屋苑陸續落成,吸引年輕家庭進駐,成為具活力、消費力的新社區。

長年累月,區內社區設施從無到有,由缺乏到完備,可是一直未能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交通問題,而且早期落成的將軍澳隧道早已不勝負荷,每小時的車流量早已遠遠超出原先設計,居民出入不便阻礙了該區發展。今次將藍隧道開通可算是姍姍來遲,但遲到總好過無到。

將藍隧道成區內交通「走盞位」

將藍隧道全長約3.8公里,屬雙程雙線設計,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西端連接T2主幹路、東隧及觀塘區內的道路網絡;東端則連接將軍澳市中心,亦可經全長約1.8公里的跨灣連接路直達日出康城,該跨灣連接路擁有標誌性蝴蝶形拱橋,是全港第一條同時提供行人、單車和行車道路的高架橋。

運輸署預料,將藍隧道可分流將軍澳隧道三至四成車流量,而且在繁忙時段由日出康城前往觀塘市中心,車程較現時少約20分鐘。而且新隧道通車亦增加了5條往來將軍澳至大埔、荃灣和油尖旺區的巴士線,未來將有4條巴士線改行將藍隧道,此將減低區內市民對鐵路的依賴,成為「走盞位」,提升區內交通的靈活度。

長年來本地基建發展遇上不少阻力,港府施政乏力,多項工程經歷昔日立法會拉鋸及否決後,一直拖延至今,未見起色。隨著多項土地政策及社會規劃遲遲未能落實,本地市民生活亦難以改善。

筆者相信,政策把關既是重要,卻要兼顧效率,尤其牽涉到民生及房屋政策時,便要適當地精簡流程,提速提效。而且製定及審議政策時,需目光長遠,以配合香港的整體發展藍圖,忌欠連貫性的小區規劃,否則只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事實上,將藍隧道本是政府規劃中六號幹線的一部分,需要連接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才可真正發揮效用,可是T2主幹路仍在設計規劃中,中九龍幹線則預計於2025年竣工,因此即使將藍隧道已通車,亦未見真正成果。

此外,港府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及興建「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線南延線」,此將進一步提升將軍澳往來港島及九龍的交通網絡。雖然油塘隧道的倡議遇上不少反對聲音,被認為多此一舉,惟將軍澳區內人流與車流量勢有增無減,增加交通分流設施不失為好事。交通幹道好比血管,當其中一條管道遇上阻塞,仍有其他分支讓血液流通,才可保住條命仔。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