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客飯|看與做的分別(解構因果系列・一)|曾國平

|

凱里準則系列完結,今次更有野心,打算在未來N星期跟大家介紹一本書:Judea Pearl和Dana Mackenzie的《The Book of Why》。
這是幾年前出版的新書,出版商意圖將書推銷成「普及讀物」,只是其內容一點不親民,沒有實證方法、統計背景的讀者,相信看幾十頁就要投降(中譯本術語亂七八糟,難度更高)。這也難怪,因為電腦科學家Pearl這套在廿年多前開始推廣的因果理論相當複雜,找傳媒人Mackenzie合著,只為了令此書易消化一點。只是普及簡化也有個限度,書中內容始終艱深,離「普及」甚遠。
Pearl的理論實在有趣,亦頗實用,未能「入屋」實在可惜,於是我才下決心寫這個系列,抽取書中重點、消化書本背後更專門的研究,只望BossMind讀者有所得益。
今次先解釋一個基本概念:「看到」(seeing)和「做到」(doing)是兩回事。假如有某燈神燈力無窮,無論作甚麼預測,結果往往相反。例如,每當燈神預測明天股市升,那明天股市跌的機會率就會增加,反之亦然。燈神預測和實際情況的相反關係,就是你可以「看到」的相關性。
不過,雖然你「看到」的這個關係,未必是因果:燈神的一言一語,不必是相反事件出現的因。實情可能是燈神的分析能力太過出眾,總是看錯方向而已。
因果,要從「做到」展現出來。燈神本來是打算預測股市跌的,你不信邪,請求燈神暫時放棄個人想法,轉而預測股市上升,再看股市是否真的下跌。如是者經過一輪實驗,若果你發現就算燈神讓腦袋停頓,隨機預測將來,結果也神奇地剛好相反的話,那就顯示這燈神有神秘力量,是現實世界的因,可以隨口噏令將來走相反方向。
只是燈神往往不聽你指揮,你只能「看到」,不能「做到」,情況就如讀書升學是選擇的結果,不是政府隨機讓某些人讀書、禁止其他人讀書的實驗。人類社會中觀察到的現象大多如此。從「看到」的數據,推算出「做到」的含意,就是Pearl理論的主旨了。

曾國平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筆者其他文章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