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客飯|思考的三個層次(解構因果系列・二)|曾國平

|

「看到」(see)和「做到」(do,譯為「搞」、「插手」也許更準確)是兩回事。你是茶餐廳老闆,在疫情下尤其多做外賣生意,發現買飯盒的顧客不一定加錢買飲品。天氣熱,飲品賣得比較多;當日賣的是某些菜式(例如食完口渴的乾炒牛河),飲品銷量又好一點。根據出售紀錄,作為老闆的你可以用盡各種方法分析數據,找出跟加錢買飲品有關的各個因素。這是根據「看到」的數據而作的分析,統計學可以勝任(亦即用Excel),若果手頭上數據夠多,更可以用甚麼人工智能等方法,徹底找出數據中的關係。

不過,無論你計到如何出神入化,這種思考只在「看到」的水平,找到的只是關聯(association),除了電腦可以,人以外的其他動物也可以,只是沒有那麼準確而已。

跳上一層的思考,老闆會問:「如果我將飲品一律加價5元,對顧客行為會有甚麼影響?」這就是Judea Pearl稱為的干預(intervention),主動改變某個東西,由被動「看到」變成主動去「搞」去「做」去「郁」,再觀察事情有何變化。老闆當然可以參考過去加價的經驗,但事情沒有那樣簡單:過去加價時的經濟環境跟現在不同,加價原因也未必一樣。拆解出加價本身的影響,排除其他因素的滋擾,就是找出因果關係的過程了。

更高一層的思考,就是老闆作出檢討,回望過去:「如果我早幾個月就加價5元,我到底會賺多還是賺少呢?」沒有時光機,不能改變過去,這種思考只是一種想像,術語是反事實(counterfactuals),是因果關係分析的另一用途。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但其實我們每日都會作這種思考:如果當年轉工,今天的前途是怎樣?如果我沒有出席百人飯聚,會避免幾多麻煩?反事實思考不必是自尋煩惱,也是一個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的步驟,有助將來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曾國平

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筆者其他文章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