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在港蔓延,政府再次收緊防疫措施,令不少食肆及商店均大受打擊。據《信報》引述消息人士報道,政府近期透過金管局及財庫局接觸不同電子支付營運商,以了解各營運商對於再派消費券有多大興趣及準備程度。此外,澳洲會計師公會呼籲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派發「加强版雙重電子消費券」,其中合資格居民最高可獲6,000元。
中銀或成新一輪營運商
報道指出,當局有意保留部份去年有份參與首次派發消費券的營運商,同時加入新的營運商,其中中銀香港(2388)為其中一間積極準備參與的潛在營運商。
報道又引述消息人士指,中銀雖然非SVF持牌商,但作為香港第二大銀行,具備處理龐大支付交易的能力,只要監管當局認為操作達標便可,同時中銀亦會考慮是否申請SVF牌照。據悉,中銀擬透過旗下BoC Pay手機應用程式作為中介平台發放消費券。
事實上,陳茂波上周三(19日)出席立法會時表示,對於再派消費券持開放態度,並會作出評估,即使再派亦未必完全跟足去年的做法。政府發言人亦回覆《信報》表示,現正就2022至2023年度預算案進行公眾諮詢,當局對於應否再度派發消費券收到不同意見,會因應社會與經濟情況、反覆的疫情對社會民生帶來的影響,以及當前財政狀況等作審慎和通盤考慮,惟現階段沒有定案。
建議引入一次性扣稅措施
此外,澳洲會計師公會指香港短期經濟前景漸趨不明朗,呼籲港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派發「加强版雙重電子消費券」,以提振信心和鞏固經濟增長收益。
澳洲會計師公會大中華區稅務委員會聯席主席劉明揚解釋,第一重消費券視乎財政負擔能力,建議向所有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派發最高3,000元的消費券;至於第二重消費券,則針對弱勢群體如低收入人士等,再額外派發3,000元補貼,以減輕其經濟負擔。同時,實施消費券計劃亦有望繼續推動數碼支付科技普及。
此外,針對部份人士因隔離檢疫產生酒店住宿費用,建議政府可考慮引入一次性扣稅措施,上限為50,000元,並且為僱員在家工作所產生的額外費用提供一次性扣稅措施,上限約8,000元。其他建議還包括將子女免稅額提高至每名兒童15萬元,並將供養父母、祖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適用範圍,擴大至居住在香港以外地區。
至於去年有4間電子支付營運商參與消費券計劃,包括八達通、支付寶香港、WeChat Pay HK及Tap & Go「拍住賞」,其中以八達中獲最多市民選用。截至去年底,政府向超過630萬人發放總額約300億元的消費券。陳茂波早前形容社會對計劃反應正面,政府亦估計能為本地GDP帶來0.7個百分點的提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