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大家肯定非常明白。小時候讀經濟相關的課本,總會見到「提升生活質素」這幾個字,我那時不以為然。現在才發現,提升生活質素靠的不是金融活動、不是政治革新,最重要的其實是科技。
互聯網、智能電話完全改寫了我們的生活習慣,確確實實地提升了生活質素。要做到這個效果,先要有科技創新,然後透過普及化,才能令廣大民眾以相宜的價錢享受科研成果。
香港是個奇怪的地方,長年吹捧搵快錢精神,炒炒賣賣無孔不入,但真正去創造價值的人非常少。舉個神奇的例子,約20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旅行,親身體驗了各種自動化,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種餐廳的自販機。
先進國家人工成本高,日本餐廳早就把落單收銀的人員改以自動販賣機代替。相信大家必定見過這種入錢出食券的售賣機,其原理根本和汽水機沒分別,但就解決了找錯錢、落錯單、穿櫃桶底等各種問題,重點是慳了人工!
事後我一直留意同樣每日都投訴人工高,請不到人的香港餐飲業何時才會採用類似科技,結果等到近年,大連鎖快餐店才開始用反應慢又浪費電的超大觸屏系統讓客戶自己落單。那個悲劇的落單速度、按幾十個制都還未落到單的UX和極盡overkill之能事的Windows作業系統真的刷新了我的價值觀。
值得慶幸的是最近有不少掃QR碼下單的startup也成功搶佔市場,才不至於落後過發展中國家。請人明明成本高,為甚麼沒有老闆想多步?企業連營運問題都未解決,就sell「人情味」、「創造就業機會」?這是甚麼玩法?
香港人由上至下從來就沒有認真對待過IT,所以才有「IT狗」這種現象。先進地區的科技人大多是待遇極佳,有些地方更是比「三師」更高人工,就只有香港這個地方這麼奇葩。大公司將IT當是裁員的首要目標,政府將IT當是發展地產項目的綽頭。從官員們對外的文章與訪談,不難明白到政府內部「根本唔識」。連像點樣的管理層都沒有,政策自然就不可能正確,當然也就不能吸引人才。
落後世界20年,突然醒覺經濟轉型原來需要IT,才去和人家「搶人才」,很遺憾,你連怎樣的人是人才都沒辦法分辨,結果只會浪費錢和時間。看看台灣,一個唐鳳能敵多少個香港創科官員?懂和不懂之間的鴻溝,可以完全超出你的想像。
李思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