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有咩留返拜山先講」,特朗普果然將全球關稅戰留待清明發佈,香港股市周一下跌3,021點,幅度達13%,成交額更達6,209億,無論下跌點數、幅度、成交都超過去年10月8日港股借A股復市大逃亡,這個清明節特備節目尤為應景。
關稅戰甫推出,固然嚇怕眾多不明就裡的投資者,又有很多人將之類比為1929年美國大幅加徵關稅,引伸下次世界大戰即將發生。世人有很多問題,其一是不合理的簡化過去和現在,只懂說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其二是只看表象不看本質。特朗普只是表現神經病,但他絕非神經病,更非坊間所言難以預測。這次徵關稅,並非要跟全球打關稅戰,而是以MAGA為前提,以美國為軸心,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同時,要讓全球各國站好邊,選擇美國或是非美國,或者更直接一點,美、中任擇其一。截至4月7日,除了中國馬上反擊,其他表態的國家都傾向接受美國提出新秩序或者提出進行談判,如此一來,其他國家怎樣站隊,已經一清二楚。
說到底,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只是中美對抗選邊站的流程,重點還是「中美對抗」。現時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由2018年的20%,加2025年2月和3月各加1次10%,再加最新的懲罰性關稅34%,再加上對進口委內瑞拉石油加徵的25%,基本上達到99%,等同特朗普向中國發出訊號,「我有很多跟你談判的空間。」信心來源則是美國仍然是世上最大消費市場,達7.4萬億美元,中國緊隨其後,折合約6.7億美元,但以人均計算,數值差距分別是約2.2萬美元及約0.5萬美元之比。即使再怎樣不服氣,你都得同意美國是極為重要的市場。
更何況中國對進口貨品一向徵稅不低,據商務部數據,中國進口稅率平均為12.47%,所以為何自由行當初能在香港盛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來香港能買更便宜更具保證的貨品。相反自特朗普上任前,據惠譽估算美國平均關稅只有2.5%。在這種不對等下,因此特朗普有充足理由及空間向美國最大競爭對手發動關稅戰。
現在則要看中國悍然反擊,是否明智,因為美國對中國徵99%關稅,基本上中國貨品進口美國已毫無競爭力。中國今年首2月,對美國出口金額756億美元,佔整體約14%,落後東盟及歐盟位列第三。看表面數據,可能有人覺得能靠其他國家填補,但東盟及歐盟皆是一個組織,如果細分當中國家,所有國家跟出口美國差距極大。另外若以獨立國家及地區看,出口香港排名第二,達433億美元。香港當然不能消化這龐大的進口貨品,有機會是做轉口外銷。
拜讀了一些評論文章,說中國受美國關稅影響未必這麼大,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有完善產業鏈,看後不禁啞然失笑。中國現時問題,是產能過剩完全影響上中下游的發展,下游消化不掉產能傳導回上游影響盈利能力,又因此影響就業市場,再重新影響上游盈利能力,簡單而言,中國現時最需要的是市場消化過剩產能。
在這個前提下,中國出口美國的貨品,必須馬上尋找新出口點,從數據上當然是歐盟及東盟是最合理選擇。但756億美元貨品,簡單粗暴將之平均分配的話,歐盟要從中國增加近50%入口,東盟也要增長43%,顯然不能一蹴而就,因為必然引起反傾銷問題。現在中國既然跟美國撕破臉,同時需要市場,此刻本身香港本應該發揮最重要緩衝作用,雖然香港同樣被徵關稅,但當年鄧小平心知,中西之間必然有大型摩擦,留個特區作後手,就算香港不能幸免於難,至少成為全中國的「唞氣位」。
這裏一直說香港會融入大灣區,但融入跟保持一定程度獨立運作,並非完全矛盾。但現時我們只能祈求會有大智慧的官員用於承擔,帶領香港以及中國開闢一條新的康莊大道。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