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經濟體狀況,普遍參考GDP、CPI、PMI及失業率呢啲主流指標,不過經濟表現欠佳之時,每月公佈嘅個人破產呈請,同埋公司強制清盤呈請數字同樣值得留意。誠然單月數字升跌未必能反映整體經濟實況,但若參考多幾個月,並見趨勢形成,情況就不容忽視。香港破產管理署喺6月21日公佈今年5月統計數字,個人破產呈請為871宗,較4月嘅742宗環比增逾17%;較去年5月嘅646宗同比增近35%;而871宗為2021年同期以來最高;亦是2022年5月以來最高。
數字創逾兩年高,又創最近四年同期新高,理應值得關注,如果話單月數字表現不能反映整體經濟實況,不妨睇睇近月數字。今年首五個月嘅相關數據為753、648、783、742和871宗,若認為單月數字不具代表性,其實2月的648宗 (期內最低) 也可毋須理會,皆因今年2月有農曆新年假期因素。然而,648宗是2017年(即係近八年!)同期以來最高,所以獨立看一個月數字,係咪完全不能反映香港經濟表現,大家可自行定奪。
至於上述今年首五個月數字,高於700宗嘅月份佔比達八成,破產呈請咁密集出現,上次出現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內共13個月 (已撇除2020年2月和4月疫情嚴重影響辦公),有12個月逾700宗,佔比逾九成,原因為新冠疫情爆發第一年。意味現時破產呈請走勢,已可以同疫情爆發第一年比擬。不妨再看看公司強制清盤呈請,今年5月為61宗,較4月的66宗環比減近8%;但較去年5月的33宗卻同比增近85%。
公司清盤數字雖明顯較個人破產為少,但應留意嗰個係公司強制清盤數字,個人嘅則是債務人加上債權人數字,一般被逼清盤和破產數字,較自行呈請的少很多。實則今年5月債權人呈請只有67宗,反映個人破產呈請為871宗,超過800宗是債務人自行作出呈請。另想指出參考2019至2023年的每年6月數字,普遍低於5月的 (或與半年結因素有關),相信今年都係一樣,不過按單月數字不用太在意的原則,若5月數字不用在意,那麼6月的真是洽如預期回落,也該一致地呼籲大家不用在意!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