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防疫政策及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寛,本地市場氣氛似有好轉,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失業率連續3個月下降,今年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更跌至4.3%,較市場預期的4.5%為低,數據亦顯示本地餐飲業、零售業、住宿服務業等失業情況顯著改善,有經濟分析師預期未來數月的失業率將繼續下行,並於今年底跌至3.7%,即較今年初低。依筆者看,早前港府向市民派發消費劵,適逢社交距離及堂食限制得以放寬,本地消費市道自然從谷底上坡,卻只屬短暫舒緩,非真正復蘇。
本地百業受疫情打擊,各行各業從業員手停口停,當中包括尚未走出「冰河期」的旅遊及酒店業,後者只能靠轉型檢疫酒店去勉強維生。而稍見好轉的零售及飲食業,只能依靠基本的民生消費去支撐,惟營商氣氛及生意額仍遠較疫情前低。
即使早前市面上出現消費人潮,市道仍只靠消費劵作支撐,以致消費力具時限性,其金額及力度亦有限,而且主要受惠為民生及抗疫用品。只能說現時多個行業仍在「硬撐」,靜待香港有朝對國際及內地通關,好讓投資者信心及資金重臨市場,才有機會令市場回穩。
歸根究底,經濟復蘇關鍵乃市場信心,雖然在「疫市」下,不少港人需動用積蓄去撐住生活,惟本地投資者的彈藥亦不少,只是本地經濟前景尚未明朗,大家仍在觀望,不敢輕舉妄動。現時本地投資氣氛仍較悲觀,可是眾投資者仍渴求投資賺錢的機會,只要一個利好消息,,便足以吸引投資者注資市場,令市場轉趨活躍,如早前市傳向「港漂」豁免買家印花稅,令本地股市飆升便是一個好例子。
筆者相信,本地市場低谷已過,觀乎新政府上場後即落實「3+4」措施,便是積極部署通關的表現,盼寒冬過後,大家期盼已久的春日能早日臨到。
鋑聯控股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