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樓市剛需?有無移民潮樓價都難撐|李鴻彥

|

由李澤鉅到不少物業代理或專家,都喜歡用過去20年香港樓市一手吸納量15,000至16,000宗,作為樓市剛性需求的指標,當然,學張家輝話齋,以前有,唔代表將來有,20年平均剛需的客觀基礎,近年出現結構性的變化。何謂結構性?即是不是一兩年偶發事件,而是長期從根本上出現變化,難以逆轉。

這裡說的15,000至16,000宗剛性需求,嚴格說應該是16,400宗,主要參考仲量聯行發佈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綜述》指出,按2002至2023年期間平均每年錄得16,400個一手成交量,並指出2024年至2027年一手供應過剩及積壓新盤下,樓價下跌的周期將會延長。(2023年一手私樓的成交宗數創下了10年次低,僅錄得10,681宗)。

仲量聯行說的是假設未來剛性需求數字與過去20年平均數相約,即恆定的16,400宗,去判斷供過去求,純粹從供應角度出發。不過我想說的是過去有不代表將來有,即是這16,400宗的剛需,其實正在萎縮。原因有三,一是移民,這點毋須多講,二是人口老化,三是人口數字萎縮。

移民潮導致中產、適齡學童或3至4人家庭數量驟降,這點我過去透過英國內政部有關BNO「6+1」申請數字、永久提取強積金、八家大專院校收生下跌等數據側寫,是你知我知的原因,亦是短期原因,但長期原因並不容忽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

聯合國針對140個經濟體(包括國家或地區)進行人口研究並定時修正相關預估,香港駭然上榜,上榜原因正正是長期人口估算被下調及高齡化問題變得嚴重。截至2024年,香港65歲以上人比例是22.7%,相對於全球10.2%而言屬於偏高水平,僅次於日本(29.8%)、意大利(24.6%)、葡萄牙(24.5%)、希臘(23.9%)及德國(23.2%)。但香港在2050年有關比例將攀升至46.4%,成為全球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經濟體,較排第二及第三的南韓(39.7%)及台灣(38.7%)高出一大截。

第二個問題是長期人口問題。聯合國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香港的人預估約741萬人,但到了2050年將會跌至只有609萬人(修訂前預估698萬人),到了2100年更加只有208萬人,成為人口萎縮最誇張的經濟體。

人口萎縮原因,包括了移民離開,亦包括自然死亡率高於自然出生率,死亡的人多出生的人少,這個亦是老齡化社會一體兩面的問題。

最後大家會問,是否不應該買樓?學李嘉誠話齋,自住毛問題,寫這篇文章不是要唱淡樓市,而是為大家提供多一個客觀參考,特別是今天30歲置業的朋友,不要想著20年後仍然有大批剛性需求支撐樓市便沒有問題。

JL 李鴻彥

https://www.facebook.com/LeeHungYinJoe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