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兌美元本周一度跌穿「1算」關口,低見0.9999美元,是2002年7月15日以來首次,反映歐洲經濟衰退風險正在加劇。截至今日(14日)下午2時,歐元兌美元滙率為1.0018,仍徘徊在平價邊緣。
較歐元加息更重要
綜合媒體報道,歐洲央行發言人表示,正關注歐元滙率及其對通脹影響,但並不會以某一特定水平為目標。對於歐元來說,俄羅斯會否在下周四(21日)如期重開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並恢復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將成為重大關注點,甚至比歐央行十年來的首次加息更為關鍵,因為前者充滿不確定性,後者則為意料之中。
由於歐洲比美國更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以維持工業運轉和發電,所以受停供能源的影響較大。歐盟領導人推測,俄羅斯一直削減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是為了報復歐洲對俄實施制裁,以及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同時,受供應不穩影響,能源價格亦因而向上,從而推動歐元區6月份通脹率達創紀錄的8.6%。
瑞銀策略師認為,天然氣供應不會全面暫停,但如果發生這個情況,歐元兌美元將會跌向0.9,也將推動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至0%。事實上,本周德國國債收益率亦已經出現下滑。
另一方面,歐元下跌亦因為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會大手加息,以抗衡創40年新高的通脹。雖然歐央行亦預計將於下周加息0.25厘,並在9月再度加息,但若經濟衰退風險增加,或會阻止歐央行一系列的加息行動。若美歐息差擴闊,投資者將會賣出歐元並買入美元,以購買美元計價的資產,賺取更高的利息回報,導致美元上漲,歐元進一步下跌。
歐洲通脹恐再加劇
此外,歐元兌美元的下跌,也進一步影響當地經濟。在美國,美元走強會令進口商品價格下跌,這可能有助緩和當地通脹,而美國遊客也會發現在歐洲的各項商品和服務都比較便宜,但同時美國製造的產品在海外市場變得較貴,外國產品在美國會擁有更大價格優勢,可能會擴大貿易逆差,並減少經濟產出。
相反,歐洲進口商品價格會上漲,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從而令通脹加劇,但歐洲的出口商品會在美國市場更具競爭力,或會吸引更多外地遊客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