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ge

英國驗樓師|Cavity Wall百年歷史 傳統智慧「保溫擋熱」

英國「濕笠笠」的天氣係家常便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落雨,這種氣候對房屋設計產生不少挑戰。正因為如此,Cavity Wall(中空牆)於十九世紀誕生,並於二十世紀逐漸普及。這種設計為應對由磚或石頭砌成的實心牆(Solid wall),因容易吸水問題,導致室內又冷又濕,長遠更會引發潮濕及結構問題。

Cavity Wall的概念係將牆體分為兩層,中間留有一個空腔。外牆(Outer Leaf)通常用磚或者石頭砌成,而內牆(Inner Leaf)則用結構砌塊(Structural block)或輕質混凝土砌塊(Blockwork)。空腔(Cavity)則係防潮的關鍵,不但能阻止外牆的水份滲入內牆,保持室內乾爽;同時,亦有隔熱效果,冬天減少熱量散失,夏天擋住外面熱氣。

二十世紀中,Cavity Wall技術進一步提升,建築師開始於空腔中加入隔熱材料(Insulation Material),例如玻璃纖維(Fiberglass)或者泡沫塑料(Foam board),進一步提升隔熱效能,令室內更節能。隨著不斷改進,Cavity Wall幾乎成為英國住宅建築的標準設計。

隨著Cavity Wall普及化,無論係倫敦市區的排屋(Terraced House),或郊區的獨立屋(Detached House),都採用這種設計。主因能有效地解決傳統建築兩大問題「潮濕及節能」,為英國房屋提供更好的舒適度及耐用性。

惟牆領帶(Wall Tie)係Cavity Wall中重要的結構組件,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間接導致Cavity Wall失效,增加滲水風險。牆領帶用於連接及穩定內外牆,如果生銹、腐蝕或者斷裂,有機會令內外牆失去穩定支撐,導致牆身沉降或者變形。當空腔受到擠壓或者消失,水分就容易跨越防潮屏障,進入內牆。此外,牆領帶安裝角度錯誤,亦可能引致水份滲透。

科技日新月異迅速發展,木框架(Engineered Timber Frame)結構開始於新建住宅中流行,這種技術利用木材作為主要結構,再配合外層隔熱材料及防水層,具有輕便、施工快捷及良好保溫效能的優點。

Cavity Wall(中空牆)係因應英國獨特氣候需求而誕生,由最初防潮設計,到加入現代化隔熱材料,一直反映住房建築技術及生活需求的演變。即使有新技術挑戰,依然係英國房屋重要的一部份,亦係建築歷史見證者。

下一期會分享木結構(Engineered Timber Frame)的演變。

英國專業驗樓師UKSnagging

https://facebook.com/UKSnagging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 Social Image
分享
英國驗樓師|Cavity Wall百年歷史 傳統智慧「保溫擋熱」 – BossMind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