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年底,不少公司都會出雙糧予員工,但內媒《21世紀經濟報導》指,內地部份地區中小微企信貸需求不足,導致銀行的普惠貸款一直放不出,從而令部份銀行分支機構遇上罕見的「資產荒」。信貸需求不足甚至影響國有大行部份基層網點普惠貸款投放面臨無法達到目標的壓力,將影響年終考績獎金。
報道指,有幾個跡象顯示部份機構承受「資產荒」壓力。一個跡象是,部份機構受「資產荒」壓力將「開門紅」儲備項目提前投放。此外,有些國有大行11月已將該行全年普惠貸款任務在原有基礎上再增10%,並分散到各分行落實。同時令金融市場也受到影響,十年國債利率逼近年內新低,城投債信用利差接近歷史最低水平,甚至銀行票據轉貼利率一度接近0。
員工憂影響年終績效
報道分析,資產荒出現是部份商業銀行的普惠貸款投放遇到了一些困難。一位在國有大行分行任職的員工表示,2021年全國新增普惠貸款的任務要求超過千億目標,年末兩個月全行又加了10%的任務。加上普惠貸款任務不能完成會影響員工年終績效,所以現在是把明年開門紅的儲備任務都投放出去了。
報道又提到普惠指標主要受到當地經濟影響。從大環境來看,去年普惠指標能得以完成好主要是出口需求大,企業用款較多,而當前內需比較一般,今年企業經營狀況普通,企業有迫切用款需求的銀行不敢做,至於不想用款的,不是企業自身有錢,便是對明年經濟形勢沒把握,不敢擴大產能。
銀行為了完成普惠貸款任務,會以各種名目創造針對性的產品,同時還存在降低金融服務標準和門檻的現場,使本來被銀行風控體系排除在外的客戶滿足放貸要求。例如深圳等發達城市,小微貸款的形勢多以「房抵經營貸」,亦即樓宇按揭等方式出現。
另外,對一些銀行業內人士而言,普惠客戶的爭奪目標已經轉向「專精特新」。「專精特新」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型特徵的中小企業。一位中小銀行人士表示,現在都在做專精特新,包括「小巨人」企業,以及製造業企業。各級政府部門有專精特新企業名錄。
央行數據顯示,到今年10月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整體獲貸率超過七成,戶均貸款餘額為7,526萬人民幣。從總量上來看,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8.6兆人民幣,年增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