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810)近期似乎「頭頭碰着黑」!繼遭印度財政部追繳65.3億盧比(約6.8億港元)稅款後,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又指小米的手機有「資料回傳」疑慮。事實上,立陶宛國防部去年亦曾指小米的手機具有審查功能。
據台媒報道,NCC檢測在台灣銷售的小米Mi 10T 5G手機,結果發現其內建7個應用軟體(App)會從globalapi.ad.xiaomi.com伺服器下載針對多個涉及政治詞彙進行比對之檔案(MiAdBlacklistConfig),具有阻絕連網或將相關瀏覽行為回傳之疑慮。該比對檔案包含政府、宗教、政治團體、社會運動和政治人物姓名等簡體、繁體和英文詞彙,總計2,000餘筆。
NCC表示,原則上各國廠牌手機對使用者涉隱私資訊有提供設定開啟或關閉功能選擇,但該款小米手機並無提供消費者此項選擇功能,雖然該伺服器上的詞彙過濾檔案目前已被清空,惟製造商仍然可能由遠端隨時置放最新的過濾詞彙並啟動檢查或過濾功能,恐有使用者隱私資訊回傳疑慮。
小米解釋:管理廣告商內容
小米台灣表示,集團非常嚴肅地審視並謹慎以待,重申小米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限制、回傳或阻隔手機用戶的任何個人行為,例如搜尋、打電話、瀏覽網頁或使用第三方通訊軟體,並強調用戶隱私安全是集團的奮鬥方向,會以最高標準經營並遵守本地和區域的法律規範。
集團解釋,NCC報告內指出的MiAdBlacklistConfig檔案,是管理廣告商於小米自有App中推送的付費廣告內容,以保護使用者免受部份內容影響,如色情、暴力、仇恨言論及可能冒犯當地使用者的資訊。這在智能手機與社交網站規範管理,是很常見的做法。
立陶宛亦曾指具審查功能
事實上,立陶宛國防部去年亦曾建議消費者避免使用及扔掉中國手機,並指小米的旗艦手機具有審查功能。當時小米發聲明回應亦指出,「小米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限制或阻止智能手機用戶的任何個人行為,如搜索、打電話、瀏覽網頁或使用第三方通訊軟件」,又稱小米充份尊重並保護所有用戶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