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她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
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她表示,「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另外,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另外維港都會區,亦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她指出,這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
她指出,今日會同步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詳細介紹都會區的規劃背景、總體原則、目標和行動綱領,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並發表意見。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都會區不是指一個有法定地位或規範,以行政界線所劃定的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經濟功能、生態環境、交通聯繫及發展政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個具規模的城市空間。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這裡擁有多達七個跨境陸路口岸,是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發展策略》把擬議的個別發展項目,與毗鄰的鄉郊和保育土地,創新地有機整合和提升為都會區,以期創造發展容量,滿足經濟和民生需要,並同時優化環境,達致可持續發展,以迎接深化港深合作帶來的新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