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星期沒有現身的海洋公園的大熊貓「安安」,因病今早離世。究竟大熊貓這「國寶」對海洋公園來說有多重要?
安安、佳佳兩隻大熊貓是中央政府於1999年送贈香港,多年來一直為海洋公園宣揚自然生態和保育知識,吸引不少小朋友、遊客來訪,這對「國寶」一直是海洋公園的生招牌。
究竟有多少人為了安安佳佳而來到海洋公園?這未必是單一原因,較難科學量化,不過早期大熊貓的進駐,的確是人們來到公園必訪的展館之一,始終,大熊貓擁有不少忠實粉絲。
海洋公園的收入主要來源是入場門票,還有出售商品、餐飲等,以及一些特別項目如「與動物親上加親」會另外收費。
如參與「大小熊貓護理員」,可走進動物居所,學習照顧大熊貓的起居生活,參與護理員的日常工作,普通入場人士須付1,180元,若你是持有全年入場的不同卡主,可付885元或944元參加。但有關活動只有周四及周六舉行,每團4人。
若你想親手餵飼大熊貓,參加「約會大熊貓」項目,普通門票人士須付480元,若你是持有全年入場的不同卡主,可付360元或384元參加。有關活動每日有一個時段,每團8人。
翻看海洋公園的業績報告,公園會因應入場券收入、來自銷售貨品的商品收入及來自銷售食物及餐飲的餐飲服務收入向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捐款。每年因應「從銷售熊貓相關商品及動物全接觸活動的收入」而捐出的款項:
2018年:110萬
2019年:110萬
2020年:50萬
2021年:20萬
海洋公園提及,捐款為售賣熊貓精品所得收入的百分之五及動物全接觸活動的部分收入(惟兩者沒有提供分項具體數字),推算2021年售賣熊貓精品收入最多為數百萬;若疫情前,有關收入推算逾千萬元。雖然安安佳佳魂歸天國,海洋公園仍有盈盈、樂樂坐陣,喜愛大熊貓的朋友仍有機會見牠們。
透過大熊貓來吸引遊客固然是方法,不過要飼養牠們的成本也不菲。
翻看2018年的報道,原來當時馬來西亞向中國租借了一對大熊貓,一年要付780萬港元租金,每隻大熊貓保險費約9.36萬港元,而大熊貓到達前,政府要動用逾4,000萬興建熊貓館兼保育中心,還未計飼料費用、員工成本、保安和維修費成本。雖然熊貓館可收取門票以補貼營運,當時也惹來民眾的非議。
根據當時傳媒報道,養大熊貓的費用:
●租金:一對大熊貓每年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支持研究:取得大熊貓進口資格,須資助中國大熊貓保護項目,投資進行大熊貓研究,一年費用61萬美元(約475萬港元)
●建造大熊貓館:營造生活環境,300萬至500萬美元(約2,340萬至3,900萬港元)不等
●食物:大熊貓每天進食12至38公斤食物,對竹子需求量特別大,可能要空運或自行種植,估計一年花費70萬港元
●員工、醫療:以美國的動物園為例,有400人種竹子,另有6名醫療人員,加上其他日常開支,一年花費50萬美元(約390萬港元)
過去,若動物園經營有道,靠大熊貓招生意不是沒有成功例子,如英國《衛報》曾報道,自2011年12月底大熊貓陽光和甜甜到來後,該動物園遊客數量增長了51%,動物園的年收入從500萬英鎊增加到了1500萬英鎊。
不過,近年因為疫情問題,有動物園也要重新思考。例如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為了節省營運成本,有意將一對大熊貓陽光和甜甜送回中國。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負責人菲爾德(DavidField)表示,大熊貓陽光和甜甜每年要支付780萬的租金,現與中國10年租約快到期,正考慮將牠們送往中國,他說:「我們必須認真地考慮每一項節省的支出,包括評估大熊貓的費用,以及牠們的日常護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