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早前公佈,中國「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將啟動。計劃在大灣區等8個地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設10個國家資料中心叢集,以完成大資料中心一體化的佈局。發展改委高技術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資料中心的產業鏈條長,覆蓋範圍廣。而算力樞紐和資料中心叢集建設將有力帶動產業上下游投資,預計每年能帶動逾4000億人民幣投資額。
「東數西算」意思是將東部數據傳到西部處理。內地計劃在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這些地區的算力樞紐節點會有序地將算力資源向西轉移。發改委指,目前東部的資料中心大多分佈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令土地和能源緊張,而西部地區資源充裕,有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具潛力承接東部算力需求。
根據文顯示,西部資料中心主要負責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儲存備份等對網路要求不高的技術,而東部則負責工業互聯網、金融證券、災害預警、遠程醫療、視訊通話、人工智慧推理等對網路要求較高的技術。
騰訊、阿里等科企提前入局
由於「東數西算」需要強大的技術作支援,因此,內地科企巨頭如騰訊(700)、阿里(9988)、快手(1024)、華為等亦提前入局。如騰訊已在貴州、京津冀、成渝等多個設有樞紐,貴州樞紐總占地面積約47萬平方公尺,照規劃存放30萬台伺服器,已於2018年5月開啟一期試運行。騰訊雲副總裁鍾遠河接受內媒訪問時表示,騰訊正洽談落地「東數西算」大灣區樞紐韶關數據中心集群,但尚未敲定。
阿里雲亦披露,在京津冀、內蒙古等樞紐均有「東數西算」資料中心。而京津冀樞紐,大力採用風電、太陽能光電等綠色能源,部署中國雲端運算資料中心規模最大的浸沒式液冷叢集。
至於華為雲亦在貴安、烏蘭察布、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地區設資料中心。華為雲資料中心採用冷、溫、熱三種服務。冷服務主要建在低成本地區,溫服務貼近沿海低成本地區,熱服務則在最接近客戶需求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