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3750)終於上市,公司集資410億港元,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IPO,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上市交易,中資股打新賺錢效應是否能夠繼續走下去,備受市場關注。
見大行首予寧德時代「跑贏大市」評級,個別目標價360至380元港元,尚算合理,而且可能不日到價,相當於預測2026財年市盈率20倍以下。
寧王H股新上市已經連升兩日,當然有限流通量可能導致早期股價波動,甚至也是H股掛牌首日收市較A股有超過7%溢價的基本原因之一。
市場預計寧德時代H股當前較低的流通量,將在短期內維持H/A股溢價,長遠將自行修正。A股在梁圳上,前面有兩個高位,而H股股份僅佔總股本3.4%。
大家見外媒引述David Webb網站,指有近一半寧德時代H股,即約7746萬股目前仍是禁售(直至11月19日才流通),因此H股上市後只有一小部份是「實際流通」。
此外,寧德時代IPO發行的股票中,前25大股東合共持有近70%。但不要誤會Webb是單單針對寧王,而是「在座各位都是」,他早前亦點名另一隻滬上阿姨。
例如「半新股王」老鋪黃金,在股價持續暴漲的背後,連內地媒體都報道,部份可能是因為持股集中度極高,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約67.66%的股份(股權同樣仍未解禁,但早前曾配股)。
當然,寧王的級數不同。隨着其H股或將納入富時、MSCI及恒生等主要指數,預計中期內將爲股價提供額外支持,也可以放心股輪齊發,雖然也不是甚麼新事物。
目前,寧德時代於滬深300指數權重佔比是3.4%,比亞迪權重則佔1.7%;於MSCI中國指數權重佔比僅0.4%,而比亞迪則佔比重高達3%。
反而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港股的股價亦創新高,較A股溢價幅度也達到最高水平,其H股目前較深圳上市的A股有溢價(叫負折讓?)超過5%。
根據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H股較其A股的平均折讓幅度約有33%。自從十年互聯互通啟動後,已經算大幅收窄兩市估值差距。
其後A/H股溢價將保持在總體水平,到寧王上市,外界又發現比亞迪和招商銀行其實已出現折讓,被形容為「外國投資者優質核心持股」,就可圈可點。
至於近月來港股「打新」穩贏的操作,就出現兩個層面的變化。港交所早前新股定價機制諮詢中,提出收緊公開認購超購時的回撥機制,引發投行與零售經紀行之間的博弈,似乎是關上了一度門。
但與此同時,主題中資H股收窄流通量變相同你玩貨源歸邊的「圍飛」情況,則似乎是打開另一隻窗,還會長賣長有。港交所及證監會又是否密許出現類似先緊後鬆的「新股通」玩法?
當然,以股論股,在關稅戰當前,比起老鋪黃金、布魯可、再遠些的泡泡瑪特,寧德時代的投資邏輯可能是有所不及 – 新能源霸主都不敵超級IP及潮流奢侈品。
據報,寧德時代H股上市集資所得幾十億美元,據報90%將用於匈牙利工廠擴建,「這對全球擴張策略有利」,投資理由算充分合理。
此舉滿足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如奔馳)的電池需求,預期寧德在海外市場持續提升電池份額的看法。但海外訂單不就是最大的政策風險嗎?
講到尾,作為特斯拉主要電池供應商之一、去年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份額近四成、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八連冠,寧王執意要第二上市,可能都是「以小換大」,幫香港重奪全球IPO兵器榜首位。
令兌衷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