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語健筆|落藥太重對自由資本市場來說是毒藥|Ken Lui

|

港府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希望搞活香港股市,坊間討論得最熱烈的當然是減免印花稅,但亦有報道指,專責小組可能會考慮讓公司更容易在香港上市的建議,其實與其放寬上市門檻,不如檢討一下現行的DQ政策,過去幾年港交所DQ上市公司過於重手,隨時嚇怕有意來港上市公司,畢竟落藥太重對自由資本市場來說,隨時可能是毒藥。

可能大家唔知,過去5年,已有超過100間上市公司被DQ,當中不少是被港交所以無足夠業務支撐上市公司地位為由去DQ,其實過去三年的疫情,對好多真心做生意的公司造成好大打擊,如果單單因為無足夠收入及盈利而被DQ,相信可能會令不少企業不敢來香港上市。

更吹脹的是,監管機構覺得DQ上市公司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做法。香港的玩法跟美國不同,美國被除牌的公司都會轉到OTC(場外交易)市場買賣,但香港的上市公司被DQ,馬上變成一間公眾有限公司,一旦成為公眾公司便不再受證監會、港交所的任何監管,屆時大股東兩秒鐘已經可以將小股東權益攤薄99%,所以DQ對小股東才是最不幸。

你以為DQ會令莊家損失慘重?未必,相反很多被DQ公司的莊家真是多謝都來不及,我認識不少上市公司莊家,當他們的公司被DQ,真係馬上開香檳慶祝,因為連私有化使費都慳返。近年很多公司的市帳率都跌得很低殘,大股東想盡辦法私有化,最後決定唔做生意,索性由港交所DQ了事。

現時監管機構處理劣質上市公司就如醫癌症一樣,想殺哂所有癌細胞,但同時殺埋好細胞,結果手術成功,無晒癌細胞,但亦無哂好細胞,病人都是要死亡,因此,太重藥對自由資本市場來說其實係毒藥,如何取得當中平衡,才是最考功夫。

最後,要讚讚證監會與廉署於8月29日作出的聯合行動,揭發有人涉嫌策劃推高兩家上市公司股價,懷疑其最終目的是透過推高市值,令兩家上市公司躋身「主要市場指數成分股」,然後用被推高的股價,沽售手上股份予指數追蹤基金獲利。事後,被指是涉事兩隻股份的馬可數字科技(1942)和友聯國際教育租賃(1563)均披露有執法機關在8月29日前往公司在港的辦事處調查。

事實上,馬可數字科技和友聯國際教育租賃均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並已正式生效,理論上,上交所和深交所會因應恒生綜指成份股調整,改動「港股通」名單,即內地投資者也有機會投資兩隻股票。監管機構於大量基金被動買入兩股前作出行動,希望可以減少投資者的損失。

呂宇健

facebook.com/Ken.Lui.Investment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