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過往投資股票的模式都是在買入股票後持有十年八載,期望在數年後股價能倍數上升,就算股價最終沒有急升,每年賺取的股息收入也能換來三、兩餐自助餐。事實上,這種投資方法背後有個非常重要的假設,就是企業基本面長期向好,並且能夠持續反覆增長。然而,中國經濟近年進入調整期,長遠看到具增長潛力的公司買少見少,二來港股A股化,股市牛短熊長,企業經營狀況不再與股價掛鈎,導致長期持有和收息等策略可能失效。
即使不相信基本分析的投機者,他們亦不見得好過。在當前港股的市場氛圍下,許多曾經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也失靈,導致許多短炒者在過去一年蝕錢收場。要了解為何技術分析愈來愈不靈光,便要由技術分析的基本假設說起,技術分析最重要的假設是有效市場,也就是指理論上所有新聞、消息及股票基本面等因素都已實時反映在股價當中。
因此,投資者毋須過多關注基本分析,因為當有新的消息、新聞出現時,股價在短時間內反映其影響,故投資者只需專注於分析股價走勢即可。而進一步地看,有效市場的先決條件是市場資金充足與否,因為只有資金充裕的市場才能迅速反映基本因素的變化。再者,技術分析實際上是投資心理的集體行為,當市場資金不足時,便沒有足夠動力驅動這些集體行為。
但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外資擔心被戰火波及,逐漸減持港股。過去,港股的資金流主要來自內地資金、外資和散戶三足並立,但如今外資撤離,內地資金也逐漸減少,剩下的就是衍生工具交易商和其他投資者。當我們失去了有效市場、沒有集體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
一、工具
技術分析如傳統波浪理論,放諸美股也許湊效,這是因為美股是有效市場,而且股市有基本因素支持,當股價跌至關鍵位置時會有承接,但在港股卻沒有意義,當基本因素不被看好時,供求關係失衡下只會一瀉千里,對於失靈的工具必要捨棄。
及後就是要承認市場結構是會改變的,你必要在你的投資策略中考慮到這些轉變,例如上文所述,當外資失去話語權,北水正在自保,剩下衍生工具莊家屠牛殺熊時,你沒可能炒賣港股時一點也不看看牛熊證街貨圖吧?
二、時間
筆者這段時間沒有受市場結構改變影響,原因是我是一位Daytrade交易員。Daytrade交易員大部份時間也是空倉,當市況大升大跌時,我們只在旁邊吃花生;其二是短線技術走勢向來也是炒家驅動,資金量少,即使北水、外資撤走,只要有其他炒家,技術走勢便可成形。
把時間線縮短的另一種極端做法就是將投資策略的時間線放大,因愈長期的市場結構,愈難有大變動,長期來說,雖然今天經濟衰退與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的經濟衰退不可同日而語,但周期的四個階段:復甦、增長、見頂、收縮仍然在周而復始,所以坊間有長期持有盈富基金50年的說法,理論上是沒有錯,只是人生究竟有多少個50年?
筆者在這段時間聽很多人說港股難玩,所以轉投美股,但所謂難玩與否,其實是指市場結構有沒有轉變,投資者認為美股這段時間易玩,原因是美股結構沒有根本性改變(但卻有很多小變化,如程式交易者眾,使股價突然暴升暴跌;央行敢於突然大放水,令下跌周期縮短 ),長期上升局面持續。
所以問題癥結不是港股難炒,而是投資者不能適應市場結構轉變,如你沒有捕捉結構轉變的觸覺,他朝美股市場結構改變,最終也難逃蝕錢命運。
想知更多,請click入:
https://easyrichhk.lpages.co/pta_bossmind/
Jeremy Lai(家Sir)
Daytrader投資學院ProTrader Acadamy創辦人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