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放水|人行上繳萬億利潤 官媒:有類似降準效果 分析指月中或減息

|

美國加息勢在必行,並計劃加快「收水」;相反,內地官媒《上海證券報》報道指出,人民銀行向中央財政上繳逾1萬億(人民幣,下同)結存利潤,有着類似降準的效果,而且這不意味着降準窗口就此關閉。報道又指,綜合考慮內外因素,近期內地減息的機會亦增加。

人民銀行公告顯示,今年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總額超過1萬億元,主要用於留抵退稅和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有分析指出,人行上繳利潤並不等同於降準,但具有類似於「降準」的效應,兩者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都是「殊途同歸」。不過,上繳利潤對具體流動性的影響,仍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按月均衡上繳結存利潤,代表相關資金不會一次性劃入財政賬戶,而且具體落到財政支出還需要一個過程。這與直接降準通常一次或兩次落地不同,對資金面的寬鬆效在短期內較為有限。此外,降準會直接增加銀行長期流動性,提升其放貸能力,但人行上繳利潤沒有這個效果,其直接增加的是財政減稅能力。

關注上月金融數據

王青又指,內地即將公佈1月至2月的投資、消費等宏觀經濟數據,以及2月金融數據。其中,可以重點觀察2月各項貸款餘額增速能否實現「由跌轉升」,若然貸款增速沒有出現趨勢性上行的話,全面降準及減息的可能性就仍然存在。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亦指出,人行今次上繳利潤有限定資金用途,而且並非一次性釋放,所以實體經濟受到的流動性釋放或會小於50基點的降準。他又提醒,市場人士可關注本月15日中期借貸便利減息的可能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則表示,內地經濟正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因此需要適度加大貨幣政策擴周期與逆周期調節力度,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全球疫情尚未結束,海外政策轉向、國際地緣局勢升級等因素,都表明當前降準仍有必要性。

此外,美國聯儲局將於3月16日議息,未來亦可能通過連續加息的方式來壓抑通脹。因此,人行或會於3月15日搶先傳出降息的可能,此舉可提振內部信心外,又可推動全社會融資成本的下降,有助於「擴信用」的加速修復。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
Social media & sharing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
error

Enjoy this blog? Please spread the w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