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在美上市審計問題仍未明朗,故不少公司均有意回流香港上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6日)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表示,港交所(388)和證監會已做好準備,致力吸納優質中概股回流。截至今年3月,有19隻中概股透過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登陸本港,其總市值佔所有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逾七成。
料疫情後更多人才來港
此外,提到本港專業人才流失問題時,許正宇表示,由於香港居民離境時毋須向政府申報外遊目的,因此當局沒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統計數字。不過,他承認,政府所採取的抗疫限制措施,「或多或少」對企業和個人帶來影響,但強調香港是開放程度高的經濟體系,只要保持競爭優勢,即使人才出現外流情況,應該只屬短期現象。
他又稱,根據入境處數據,經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長期工作的人才,疫情下有下跌趨勢,但去年數字回升,較2020年錄得約兩成升幅,反映本港仍有吸引力。其後又指,政府早前調整了入境檢疫時間和「禁飛令」等安排,相信在疫情過去後,香港能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把握一國兩制獨特位置
許正宇表示,當局已做好準備,把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制度優勢和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有利位置,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豐富市場選擇,增加市場流動性。
被問到有否對中概股作出監管,許正宇回應指,證監會定期與港交所討論與上市有關事宜,根據雙重存檔制度,港交所會將由上市申請人遞交資料的副本送交證監會。假如證監會認為申請資料內披露屬虛假或具誤導性,或認為上市不符合投資公眾利益,證監會可否決上市申請。
事實上,美國證交會(SEC)近期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將多隻中概股列入預定除牌名單,並一度引發中概股拋售潮,受影響股份包括和黃醫藥(013)、百濟神州(6160)、再鼎醫藥(9688)、百勝中國(9987),以及未有在港上市的盛美半導體(ACMR)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