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2020年11月起要求所有由香港出口往美國的產品的來源地標記,不能再標示為「香港」,而必須標示為「中國」。對此,世貿爭端機構專家組裁定不符合世貿規則。美國貿易代表處發聲明稱,強烈反對有關裁決,不會取消有關標記要求。港府則表示歡迎世貿裁定,並認為美國針對香港產品的產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規則。
丘應樺批美國把貿易武器化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今日(22日)在政府總部就裁決會見傳媒亦回應指,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今次裁決再次證明,美方無視國際貿易規則,企圖單方面實施帶歧視性和不公的規定,無理打壓香港產品和企業,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丘應樺又指,香港對美國的總出口額,佔本港總出口額74億美元中僅有0.1%,數字十分小,可是總體精神是保持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即使數額不多亦會造成消費者混淆。
丘應樺強調,美國強迫香港產品改變來源地標記,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把貿易武器化,專家組在報告中已清楚反駁美方錯誤及毫無理據的觀點,明確裁定美方做法違反世貿規則。他已經即時去信美國貿易代表敦促美方尊重裁決,立即撤回違規措施。
美國貿易代表:不會讓步
另一方面,美國貿易代表發言人Adam Hodge發聲明指美方強烈反對有關裁決,並無意取消有關標記要求。他指,美方不會就有關重大安全問題向世貿讓步,又指有關報告進一步顯示世貿需要根本上改革。
被問到美方表明不同意裁決,無意撤回規定,丘應樺指世貿設有上訴機制,不同意裁決的話60日內可以上訴,期間報告會暫時凍結。港府會留意事態發展,決定下一步行動。
政府發言人表示,根據《基本法》第116、151及152條,特區是單獨的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世貿等國際組織,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
美國自2020年11月10日起要求所有由香港出口往美國的產品不能再標示為「香港」,必須標示為「中國」。專家組裁定有關做法不符合《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4》中有關原產地標記最惠國待遇的要求,建議美國修正規定,認為此舉會削弱港貨的競爭力。